太后将昭昭召至身前,仔细端详她许久,那目光不似上位者审视臣下,倒像是在挑选一件精致的宝物。
“你名杨昭昭,可是出身青楼?”
昭昭微福身,声音柔和:“启禀太后,昭昭原在昭华坊学艺,偶有登台卖艺,不曾卖身。”
“是吗?”太后眼中不见讥笑,反倒露出一丝兴味,“你这样的容貌,若是当年进了宫里,怕是早成了妃嫔。”
昭昭并不谦虚,只一笑:“多谢太后夸赞。”
静安大公主在一旁笑道:“母后,这女子不止美得惊人,舞技精湛、谈吐得体,还聪慧得很,不如就让她留在宫里陪伴母后解闷?”
太后垂目不语,片刻后才道:“封王府之人,本不该留宫……但今日本宫心情极好,不妨破个例。”
昭昭心底微震。她知道这表面上的“赏识”,实则可能是风险与机会并存的试探。
她轻声回道:“昭昭愿为太后分忧。”
太后命宫女将她带入后殿小苑安置,并赏了不少珠钗首饰,还亲自挑了一件月白绣莲的宫装送给她,意味再明显不过——她将暂居宫中,成为太后身边之人。
入夜,小苑寂静,昭昭坐在妆镜前,凝神静思。
这一步看似受宠,实则让她站上风口浪尖。
宫中众妃嫔尚未见她,太子与封王更不知她会被“留宫”。
而太后究竟是喜欢她,还是另有图谋——她心中皆有盘算。
忽听一声低语自墙后传来:“杨姑娘……”
她一惊,却又立刻冷静,起身轻步走至墙边,声音压得极低:“谁?”
墙外传来熟悉的男声—“是我,李慕。”
昭昭微怔,问:“你怎会知道我被留宫?”
“本王自会有法子知晓你的行踪。”他的声音压低而沉,“太后留下你,是为了探我与太子的虚实。你在宫里处处是眼,我来,只想告诉你——别信任何人,包括她。”
“那你呢?”她问,语气里带着一丝试探。
墙外沉默片刻,低低传来一句:“唯我可信。”
这声音,藏着压抑的情绪,也许是保护的冲动,也许是控制的本能。
昭昭抿唇一笑,靠近墙边,柔声道:“那王爷可要想办法,尽快把我接出去。”
封王语气微沉:“很快。你先稳住太后。”
“太后信佛,近日要我陪她诵经、抄经文。”
“嗯……最好借机亲近大公主与其近侍。若能获得她们信任,太后日后要安排你再接近太子或宫中重臣时,你才有行动余地。”
“你似乎很了解太后的手段。”
封十一笑了笑,声音低沉:“我在这宫里长大,她怎么算计,我从小就知道。”
昭昭靠着墙,闭上眼,轻声说:“我不怕算计,只怕你不来救我。”
墙外传来衣袂翻动之声,封十一的声音随风而至,低沉中带着决然:“若她敢动你一分,我便让她天下人皆知——太后,老矣,该让位了。”
1